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後現代postmodern


定義:

維基百科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論的一種概念,因為後現代主要理論家,均反對以各種約定俗成的形式,來界定或者規範其主義。目前,在建築學文學批評心理分析學法律學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諸多領域,均就當下的後現代境況,提出了自成體系的論述。他們各自都反對以特定方式來繼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

人文隨談 - 後現代主義是產生於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一種心態,一種社會文化思潮,一種生活方式,旨在反省、批判與超越現代資本主義的「現代性,即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已佔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與其所繼承的歷史傳統,提倡一種不斷更新、永不滿足、不止於形式與不追求固定結果的自我突破創造精神,試圖為徹底重建人類的現有文化,探索盡可能多元的創新道路。

  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實踐,也是一種反傳統的策略遊戲,是對西方文化所經歷的整個路程的徹底反思,是對歷史上已經完成了的各種「啟蒙」的「再啟蒙」:其根本訴求,是在摧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尋求思想上與生活上的最大限度的自由,尤其達到精神活動的最大自由,達到他們所期望的不斷超越的目標。然而他們不斷超越的目標本身,又是在不斷更新中被改變,嚴格地說,他們的超越活動並沒有固定的明確目標。從這個意義上,後現代主義本身是一個正在成長、並不斷更新的當代思潮與社會文化實踐,它是以不確定性作為基本特徵的。

王嶽川 後現代主義是資訊時代的產物。隨著人類知識的空前膨脹,電腦和資料庫的廣泛運用;科技高視闊步導致了合法化危機(利奧塔德)。這一狀況反過來深刻地規範著 人類的心理機制和行為模式,導致一種反文化、反美學、反文學的極端傾向。生命的意義和本文的深度同時消失,消費意識的滲透使自然與人類意識這兩個領域日益商品化。從此,後現代文化與美學浸漬了無所不在的商品意識,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的對立在此歸於失效,商品稟有一種“新型”的審美特徵,而文化則貼上了商品 的標籤。複製、消費和平面感成為後現代文化的代碼。



相關學科:現象學,解構主義,達達主義,抽象主義,立體派


後現代藝術:
Google search: 
Francis BerryWhimsical EntropyLove and ArtWatercolor, 14" x 20", 2007

Jackson Pollock, Number 32,1950, 8 ft 10 in x 15 ft (269 x 457.5 cm), Enamel on canvas





Carolee Schneemann
TitleInterior scroll (collab. w/Anthony McCall)
MediumGelatin Silver Print
Size7 x 5 in. / 17.8 x 12.7 cm.
Year1975
  


後現代建築Postmodern architecture - 
Google search 

2 則留言:

mumu tseng 提到...

哈你現在網誌走填鴨教室路線嗎

Yen Yi Lee 提到...

哈哈哈 變得很informative! 骯賴筆記本啦